亚洲足坛大变天!日韩联赛重量级改革,中超变成亚洲孤岛?_赛制_赛季_外援

作者: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3:55:57阅读次数:0

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,亚洲足坛发生了一场地震。 日本J联赛官方一纸公告,宣布从2026年起全面实行跨年赛制。 紧接着,韩国K联赛放出“取消外援名额限制”的重磅消息。 两支东亚足球强国,几乎在同一时间亮出了改革底牌。

图片

感觉就像班里两个学霸突然一起转了学,去了更好的班级,留下我们还在原地纠结作业该怎么写。 现在亚洲主流联赛里,还坚持自然年赛制的,就剩下咱们中超、韩国K联赛和乌兹别克斯坦了。 而韩国人很可能明年就跟着日本改了,到时候,中超可真就成了“亚洲孤岛”。

日本人的改革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定的。 他们宣布改制的同时,拿出了50亿日元(约合2.5亿人民币)的“降雪地区设施整备补助金”。 像札幌这样的北方俱乐部,最多能拿到3.8亿日元来升级球场供暖系统。 人家知道北海道冬天冷,冲绳暖和,得给不同的解决方案。

图片

他们还搞了个特别细致的过渡方案:2026年上半年弄个“特别短赛季”,不搞升降级,暂停杯赛,还把球队按东西部分组,尽量减少严寒地区球队冬天的奔波。 为了不让这个过渡赛季变成鸡肋,他们甚至准备了12亿日元的奖金池。 这种精打细算的劲儿,真的让人佩服。

反观咱们中超,不是没试过跨年。 2022年1月4日,那个在特殊赛会制下结束的赛季,在技术上算是“跨年”了。 但内部人士说了,那根本没给真正的跨年制提供任何可借鉴的东西。

图片

咱们面临的局面比日韩复杂太多了。 地理上从哈尔滨到海口,南北气候差得太远。 北方冬天那个冷,零下十几二十度,球场草皮冻得跟冰面似的。 2023年12月,长春亚泰主场对山东泰山,比赛中间裁判不得不暂停,让工作人员上场铲草皮上的薄冰。 这样的条件,怎么保证比赛质量? 又有几个球迷愿意大冬天晚上跑去现场看球?

日本那边,90%以上的职业球场有地暖,咱们北方好多主场连基本的保温设施都还没搞定。 咱们有日本那种动不动几十亿日元的补助机制吗? 这是个大大的问号。

图片

再说球迷文化。 中国人最看重春节,全家团圆的日子,谁愿意大过年跑去体育场看联赛? 要是赛季从8月打到第二年6月,春节前后正好是联赛中期,上座率肯定惨不忍睹。 有球迷就直接吐槽:“过年我要陪爸妈吃年夜饭,哪有空去看球? ”

还有商业开发的问题。 冬季比赛,收视率能保证吗? 赞助商权益会不会受影响? 球员合同现在多是1月1日到12月31日,改了赛制,合同到期时间怎么算? 难道让合同12月到期的外援踢半个赛季没合同的球? 整个联赛体系,从转播到裁判安排,全都会受影响。

图片

不过,话说回来,不改的麻烦也越来越明显。 最头疼的就是亚冠。 现在中超球队踢亚冠,正赶上国内联赛争冠保级最关键的时候。 2023年山东泰山为了亚冠,联赛轮换主力,结果丢了争冠机会。 要是改成跨年制,冬歇期正好对应亚冠淘汰赛阶段,球队能更专心备战亚洲赛场。

外援转会也是个问题。 欧洲的转会窗是1月和7月,咱们自然年赛制下,1月买来的外援只能踢半个赛季,很多大牌不愿意来。 改成跨年,1月冬窗补强,正好赶上联赛下半程,选择面会宽很多。

图片

国家队的集训也老是和联赛撞车。 长期集训把联赛切得七零八落,效果还不好。 如果能把集训严格限制在国际比赛日,联赛赛程就能更完整,也为跨年制腾出空间。

中足联内部确实已经开始讨论跨年制了。 但决策层顾虑很重,毕竟中国足球眼下比赛制更迫切的问题一堆。 有媒体人建议,可以试试“渐进式改革”。 比如,头三年让北方球队冬天多踢客场,南方球队多踢主场,同时推动北方球场升级硬件,给个五年缓冲期。

图片

也有人指出,改革的关键前提可能是取消效果不佳的国字号长期集训制度,将集训严格限定在国际比赛日周期内。 尹波等媒体人认为,这能为跨年赛制腾出约两个半月的冬歇期,是破解困局的可行思路。

当日本的J联赛已经公布了2026年8月8日开赛、2027年6月6日收官的详细赛程时,当韩国的K联赛为了在亚冠对抗沙特、东南亚的“外援军团”而放开注册时,我们的会议室里,讨论才刚刚开始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