豪门“超市”的荒诞:切尔西卖人已收1.7亿,还有15人等待离队
超过1.7亿欧元的收入已经入账,然而,斯坦福桥的“清洗风暴”远未平息——至少还有15名球员正焦急等待离队通知。
对于一支普通球队而言,完成阵容更新可能需要数个转会窗口的运作。但托德·伯利掌舵下的切尔西却截然不同:每一个夏天都像一场金融市场的“大修”,球员们来去如风,阵容名单长得如同年度报表。
2025年的夏天,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“大扫除”正在上演。而那超过1.7亿欧元的收入,仅仅是这场“清仓行动”的序幕。
砍掉冗员,只为生存
马雷斯卡面临一道棘手的难题:如何管理一支超过40人的庞大阵容?答案显而易见:根本无法管理。切尔西别无选择,必须以风险投资般的速度与决断力,迅速出售球员。
菲利克斯、马杜埃凯、凯帕、彼得罗维奇、巴希尔·汉弗莱斯、马蒂斯·阿穆古……这些名字相继离队,为俱乐部带来了近1.75亿欧元的收入。其中许多人曾被视为“球队的未来”,然而,在如今的斯坦福桥,“未来”却是一个极其脆弱的概念。它只需一位新教练的上任,或几笔天价签约,就能轻易抹去一整代球员的印记。
自伯利接手以来,切尔西已在超过50名球员身上豪掷逾16亿欧元。为了不触犯财政公平竞赛规则,他们别无选择,只能将球员“商品化”——一旦不在计划之中,便立刻挂牌出售。从某种角度看,斯坦福桥更像是一个繁忙的物流中转站:球员不断进出,流水线般持续运转。
荒诞的巅峰出现在2025年夏季,切尔西的注册名单中,竟然有高达17名前锋!马雷斯卡深知,若想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的球队,首要任务就是大幅削减冗员。
斯特林、阿曼多·布罗亚、大卫·达特罗·福法纳、德维德·华盛顿——这些名字已经不在球队计划之内,只待打包离队。曾被寄予厚望的尼古拉斯·杰克逊,也因状态起伏和两张红牌而逐渐失去位置。至于克里斯托弗·恩昆库?“开放谈判”已成为他的最新标签。
19岁的马克·吉乌曾被寄予厚望,如今却被租借至桑德兰。与此同时,像埃斯特万、若昂·佩德罗或杰米·拜诺-吉廷斯这样的高价新援,尽管尚未在英超亮相,却稳稳地留在了球队名单中。这便是切尔西的独特逻辑:谁是新来的,谁就拥有优先权。
不仅锋线人满为患,后防线同样陷入“人员过剩”的困境。迪萨西、巴迪亚希勒、奇尔维尔、卡莱布·威利都已在清洗名单上。而像萨尔、安塞尔米诺这样的年轻球员,可能只能外租锻炼——因为连替补席都已“超载”。
中场也未能幸免于马雷斯卡的“收割机”。乌戈舒库、德斯伯里-霍尔、丘库梅卡(尽管在多特蒙德表现尚可)都可能收拾行囊。他们并非能力不足,只是……没有位置。在一支几乎全年无休进行引援的球队里,没有人能够高枕无忧。
人们说马雷斯卡被赋予了全权,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球队。但要“建”,就必须先“拆”——而且是残酷地拆。上赛季的几乎所有人员规划都被彻底推翻。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引援,如今默默离队,仿佛从未存在过。
伯利时代的切尔西,已彻底抛弃“稳定”这一概念。取而代之的是“灵活投资”哲学:买得快,卖得干脆,亏了就止损,赚了就套现再投资。但足球终究不只是资产负债表。一支球队需要时间磨合,一位教练需要时间贯彻理念。如果年复一年地陷入“买-卖-清洗-换血”的循环,切尔西何时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?
不可否认,切尔西如今在卖人方面做得极为出色——这曾是他们长期的短板。但如果俱乐部最终只沦为按季度进行“人力资源重组”的企业,更衣室变成Excel表格,那么足球——这项充满激情与艺术的运动,还剩下多少灵魂?
